跳到主要內容

對於某位謝姓男子

 

想想從陪伴某個人環島以來,我是欣賞他的那種環島、腳踏實地,伴著鄰家男孩還有那陽光下,滿身汗水的笑容。


這樣的他,已經消失了,是被他自己的自卑壓垮,被他自己的情緒節奏壓垮。


回過頭看他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話,其實他僥倖得到什麼,他並不懂得珍惜;但失去的一定會不僅止於他的那些樣貌。


他說他錯了,但卻也回頭說,這一切都是我從要來高雄而錯了。其實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確實錯了,感受到自己錯誤選擇的理由是,到今天他還是把所有的錯誤推到別人身上——即便事實上他一直說、拚命說自己錯了。


可以經歷過每一個身邊的人,但卻可以全然都是用自己的標準,甚至是雙重標準、節奏去框架眼前自己的喜歡與愛。


接著會不斷地用一些姿態去塑造自己的無奈;說得跟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的道貌岸然。


絲毫沒有責任感,沒有想過自己各種狀況的八月,是身邊的人幫他渡過,而是他放生了眼前對他付出的人。


不僅只有放生,還包括他自己前任也說出的同樣情緒毛病;逃避逃避再逃避,然後不耐煩不耐煩,最後再說自己努力愛過,說自己是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 ⋯


毀滅自己來寬恕自己,並不會停止上天對這些你辜負的決定,對這樣的人,那樣應給的懲罰。我終究在這多年以後,懂得這種道理。

每一個人在初認識彼此的那個時候,都會以為對方是完美的;然後都會說出一些對自己的過去有利的文字——


「感情沒有對錯」


對,這句話從他轉述那位新對象嘴裡說出的時候,我覺得我也無奈了。道貌岸然的高度一般,那一方,會永遠幫他現在眼前,還不甚熟識他做過什麼的對象說話。不過這句話確實,我也會講,尤其我如果是加害的那一方的話。

昨天看到更多上週,雙十,真正距離他說沒有辦法繼續走下去,短短才一週發生的事情之後。

看到他用繾綣字句,回應他出現在那位新對象的照片裡。

當下看到,真的覺得很可笑。因為新對象可能不知道,他才剛斷開一個他始終沒有負責過的感情,逃避到另一個新的溫柔港。

八月到九月,就連一起去墾丁的那天,記得是九月十七,我跟他沒有半張合照,因為交往以來不能標籤他,要感情穩定之後三個月才能公開;我拍了他照片,但拍照技術應該也不算太差的我,被嫌棄到他頻頻不滿意,要合照被拒絕,要那麼一點出現在我的相簿裡,他都不肯。


新的人出現,悸動和觀感,看著總是最美。


不會看到他身藏的情緒——跟我一開始看到他環島的陽光,那樣的恣意,差不多。我以為他真正很對他的人生負責,但其實對照起來,環島和跟我這一段,就是逃避自己的失敗,逃避自己看見身邊的人紛紛死會的無助。

安全退場,因為這段感情在照片上沒有紀錄,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被標籤。所以馬上投入新對象新感情,一樣不會被發現,然後新的人一樣會以為⋯他的憂鬱他的難過都是我搞出來的。

就像他同樣這樣對待他的前一個,即便對方也是貼心送他每天補習回家到這麼遠的地方。但他依舊在我面前說的是,那個人可能有多少的不堪。不過現在我懂,因為我很有可能也是被這樣類似敘述,來幫他為下一個故事鋪陳。


覺得突然沒有情緒的現在,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可怕。因為我也從來沒有這麼冷血去看待,甚至在這樣的時刻,我居然無法祝福。

我把板放公開,至少我沒有騙人,更沒有要隱藏什麼真實的。說謊是很多人說水瓶的特性,但我越來越不理解自己是不是真實是個水瓶。

我更訝異的是我是這樣真誠,接受包容他永遠都有藉口的脾氣還不耐煩,但當他這一切把別人逼瘋爆掉的時候,我卻像是不能有脾氣一樣。

這次我很理性,因為我覺得是該好好衝工作,然後不願意改變自己,只會想著自己人設被毀壞,口口聲聲說要檢討但卻只是繼續傷害、矇騙和逃避到下一個港灣的人,我已經無法繼續當我的肉身菩薩。


結束了。現在我寫出這些,就真的是在做自己。無比舒暢!


好好享受逃避再逃避後的每一段感情,願進化順利。No More Casualty!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之七。第六個城市

  還記得多年前看桂綸鎂和林辰唏演的那部國片,叫「第三十六個故事」;乖乖牌的姊姊桂綸鎂,最後選擇讓掉一部分的經營權,「交換」一個可以出國遊歷各國的自由。完成她那總是交換聽來,由飾演機長張翰所敘說的三十五個遊歷故事。 沒想到看完電影後沒幾年,我從台北到了台中,從台中再到台北,然後再到台中,台東到花蓮,然後又回到台北,因緣際會又回到桃園,桃園中壢又到桃園區,最後輾轉到高雄。 人生到了每個地方,我用我的每一個自己,交換到那滿匣的故事。 沒有台北,我遇不到人生最長久的一段感情,也不可能安然度過我最慘澹的二十八歲。沒有台中,我沒有辦法認識到一群打排球的朋友,解放我一直掩飾的活力和部落魂。 花蓮是我受到學生洗禮的地方,沒有花蓮,沒有後來在中壢、桃園那個在台上輕鬆詼諧的魯麥老師,沒有一個永遠都會把事情看得很正面的現在。 打包行李的時候,雖然還是淡淡地埋怨了什麼,但每一個重量不定、每一個旋即在側的挑戰,那一階階要扛上去的未來,都遠比這一箱箱被膠帶試著封箱的過去,都還要沈重,都還要更耗去我腦袋提醒、那嘴角該揚起的自信。 因為從頭到尾,一直都是我一個人面對這些。 從來這些,重來、重來要再重來的種種;可能又要再一次一次的一切,我還是告訴自己,會試著把頭抬起來,擦掉眼前浸濕的視線,謾罵著,瘋著像是砸在牆壁上的酒瓶,然後繼續三八三八、不屬正經的諧星語調,告訴自己和朋友,我可以更好,我一定不會倒下。 我還沒有做好被打倒的準備。 「人真的很奇怪,明知道對自己有害的,還是會一直去做⋯」電影裡的陳宛青說這句詞,那刻真的完全堵進心窩。 即將離開第六個城市,人生這經過的這一次,可能不是最荒唐的一次,但願它是最後一次。 這是一個找尋自己的過程吧,不溫順地渡過良夜,記得擁抱過自己;在每一個黎明來臨之前,都必須殺死過去的那個自己。 永遠別再為流浪徬徨,牧著還懂得向前奔跑的自己。

之二。關於一個家

  渾渾噩噩幾個月回想起來,他唯一對於我的理解,說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很想要有一個家。 他,確實給不起,因為實際上,越是不容易的事情,絕對不是用逃避去完成。 原諒我說了好像一句若有似無的幹話。 那天鳳女姐說了她的故事,談到成家,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很多事情到了這樣的屋子裡,似乎有理也變成無理,而無理的有時卻可以有理去化解。 年過卅五,遊牧生活的幾年,搬了好幾次家;我才發現,搬不走的⋯那越來越搬不走的,是這期待有個自己成家的期盼。 回憶和夢想,可以裝箱放著,但腳步累了,總還是想要有個偶爾⋯不要總是要裝箱打包,累了還可以穩上幾小時幾天的地方。 以後見客戶,我想,多少還是會遇到不少新婚與舊情搭建起來的樣貌吧;只求我可以幫眼前的人們抱住他們的企盼,而有天我也可以接住自己能成家的企劃。 #信任不容易 #每天都要殺死昨日的自己

感謝:我在桃園陽明高中的其一感謝

還記得剛進來,被安排教這個二年級理組二類班,同事們都還告誡我,放寬心啊、二類的這幾個班如何如何。 因為我是歷史科,似乎被這樣冷冷對待是合理的。 但我還是很努力,把每次的歷史老師樣貌做好,課該給的都教完。這個班確實比較皮,每每上課都是三三兩兩遲到啊、在外頭閒晃啊⋯ 其實我真的沒生氣,然後我選擇用每一次教他們去理解一個在台上的老師、帶他們班的班導師是怎樣辛苦去帶一個班,教他們去注重「態度」——懂得做人,真的比成績更重要;當然成績能夠好,這也是當下的階段目標。 我相信沒有孩子會打從一開始,就選擇放棄自己。 就像「想見你」(電視劇)當中,自卑的陳韻如為何選擇想要結束自己生命,黃雨萱說,那是因為這樣的我們,對這世界還有太多太多的期待——反而是對周遭有更多的期待,但一次次真努力,去完成去表現,卻是一次次事與願違,才會越把自己推向那個永遠看似任何時候都不用心和不認真的樣貌。 我始終相信,如果現在我是坐在台下的他們,看到那樣的課本,看到那種末屆舊課綱的無奈;到底五選五還是五選四(學測考幾科?),如果考不好不知道還能不能重考⋯,我絕對⋯真的會跟他們一樣,感到無比無力。 那天我家那隻說,還好你不是碩班一畢業就考到老師的人,不然我覺得你現在應該會非常驕縱。我點點頭,但感恩我能遇到這一路上每個這樣的孩子,讓我更能設身處地去思考這些孩子們,去教導他們該有的。 謝謝可愛的9班,其實我看得出來你們很努力;而且每回都有把我(除了歷史課課堂內容之外),教導你們待人處事的基本禮貌與態度聽進去。那次段考前你們,不需要多說就安靜地自習,跟周遭班級當時的吵鬧,瞬間我頗感動。你們,每一個,都是很值得被重視與拉拔的。 謝謝昨天子軒特地送來的生日蛋糕,辦公室還誇我把你們帶得很不錯——其實我還是那句老話,這些都不是我的功勞,是你們很努力去學,終究,是你們成就了我這個愛碎嘴的歷史老師。 加油,有自信一點,未來大家都要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