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算是個總結,也是個開始(中)

 


人生第一次繳白卷的那年

2015年全國高中職教師甄試,永生難忘。因為那是我算認真準備考試的一年(如果要比起後來幾年的準備狀況來說)。
本來應該算是比例相當考古題的設想,那年教師甄試筆試,卻剛好不是在我意料之內。除了沒有半個題目,是因應當時的新課程所設計的方向;考題出現時,題目分數比例居然有一大部分放在填充題,更扯的是還有看圖填答的名詞解釋——清一色還是用某版本的教科書。
人生至此經歷過這麼多考試,那一次,2B鉛筆填完選擇題後,我後半部全部沒寫,一個字都沒有給他寫在紙上,就提早交卷。我還記得當時起身繳卷時候,在場很多其他振筆疾書的老師與考生們都很訝異——包括我學妹,他簡直無法相信我是會繳白卷的人。對,至少以前那個很『樣似』學霸的我,怎會這樣?
其實,在翻開試卷的那一刻,在賭氣不爽這樣題目的那一瞬間,那一席輔導主任的話,瞬間出現在我腦海裡。
是啊,這張考卷考高分,就是一個好老師嗎?這張考卷考到前十六名,跟第十七名,甚至第十九名、第兩百名的,可以評價什麼?

我們到底要教這些孩子什麼?

從那年開始,我的很多思維都慢慢翻轉了過來。繳了一張白卷,照鏡子一般,我開始重新構思我到底應該當個怎樣的老師。是一個『我可以,我覺得臺下憑什麼不可以』的老師,還是一個真正可以讓孩子對眼前事物多有希望的領頭羊?


世界上能考在一張考卷上的知識,不過就這樣萬中之六十或五十,一張考卷根本不能定奪你對知識的掌握。考高分哪有什麼難,每堂課都考,訓練有素到看到考卷有反射動作就好。
在當時我開始做了一個大膽的試驗——接了一屆新進來的高一,然後開始對重新分班的高二改行了期末加分的計畫:我讓他們可以拿『不是歷史科』的作業來繳交期末作業,當作期末加分項目。我的考卷只要遇到文言文,全部盡可能翻成白話文我就翻。然後我開始用各種方式,讓他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在基本態度上,保持跟我有一定的師生默契。
我希望他們,只要不要遲到,上課只要可以考量我有時候也很想吃(但我不能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這麼明目張膽吃東西,然後把課本放好,作業記得基本寫好。三次段考成績畢竟是電腦讀卡,我什麼都改不了,不要考太低分就好;我收期末加分作業,還可以順便幫忙學生修改他們的其他報告,讓他們選擇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題目來當報告寫。不要增加他們這樣多的負擔。
結果意外的是,那屆這樣互動帶出來的高二,成績並沒有比較差,學生更知道你上課的用心,他們更會去想辦法去跟你溝通。
我覺得他們在社團,那樣的笑容,那樣的神采飛揚,那個自信和舉手投足,是這樣的有力和美麗。
考試,不過就是千百萬知識點當中,抽了五十題、六十題折騰了你。如果他是個必要的篩選過程,我們盡力的做完它;但它從來不應該是去評斷你適不適合讀書,更不會是你一個人以後好不好、成功不成功的關鍵(話說成功不成功,個人心證吧,好不好也是個自由的思維)。
真要考高分,抱歉我的課程教學思維,我無法訓練你,但我相信好的態度建立起來,努力就都會可以。


~待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之七。第六個城市

  還記得多年前看桂綸鎂和林辰唏演的那部國片,叫「第三十六個故事」;乖乖牌的姊姊桂綸鎂,最後選擇讓掉一部分的經營權,「交換」一個可以出國遊歷各國的自由。完成她那總是交換聽來,由飾演機長張翰所敘說的三十五個遊歷故事。 沒想到看完電影後沒幾年,我從台北到了台中,從台中再到台北,然後再到台中,台東到花蓮,然後又回到台北,因緣際會又回到桃園,桃園中壢又到桃園區,最後輾轉到高雄。 人生到了每個地方,我用我的每一個自己,交換到那滿匣的故事。 沒有台北,我遇不到人生最長久的一段感情,也不可能安然度過我最慘澹的二十八歲。沒有台中,我沒有辦法認識到一群打排球的朋友,解放我一直掩飾的活力和部落魂。 花蓮是我受到學生洗禮的地方,沒有花蓮,沒有後來在中壢、桃園那個在台上輕鬆詼諧的魯麥老師,沒有一個永遠都會把事情看得很正面的現在。 打包行李的時候,雖然還是淡淡地埋怨了什麼,但每一個重量不定、每一個旋即在側的挑戰,那一階階要扛上去的未來,都遠比這一箱箱被膠帶試著封箱的過去,都還要沈重,都還要更耗去我腦袋提醒、那嘴角該揚起的自信。 因為從頭到尾,一直都是我一個人面對這些。 從來這些,重來、重來要再重來的種種;可能又要再一次一次的一切,我還是告訴自己,會試著把頭抬起來,擦掉眼前浸濕的視線,謾罵著,瘋著像是砸在牆壁上的酒瓶,然後繼續三八三八、不屬正經的諧星語調,告訴自己和朋友,我可以更好,我一定不會倒下。 我還沒有做好被打倒的準備。 「人真的很奇怪,明知道對自己有害的,還是會一直去做⋯」電影裡的陳宛青說這句詞,那刻真的完全堵進心窩。 即將離開第六個城市,人生這經過的這一次,可能不是最荒唐的一次,但願它是最後一次。 這是一個找尋自己的過程吧,不溫順地渡過良夜,記得擁抱過自己;在每一個黎明來臨之前,都必須殺死過去的那個自己。 永遠別再為流浪徬徨,牧著還懂得向前奔跑的自己。

之二。關於一個家

  渾渾噩噩幾個月回想起來,他唯一對於我的理解,說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很想要有一個家。 他,確實給不起,因為實際上,越是不容易的事情,絕對不是用逃避去完成。 原諒我說了好像一句若有似無的幹話。 那天鳳女姐說了她的故事,談到成家,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很多事情到了這樣的屋子裡,似乎有理也變成無理,而無理的有時卻可以有理去化解。 年過卅五,遊牧生活的幾年,搬了好幾次家;我才發現,搬不走的⋯那越來越搬不走的,是這期待有個自己成家的期盼。 回憶和夢想,可以裝箱放著,但腳步累了,總還是想要有個偶爾⋯不要總是要裝箱打包,累了還可以穩上幾小時幾天的地方。 以後見客戶,我想,多少還是會遇到不少新婚與舊情搭建起來的樣貌吧;只求我可以幫眼前的人們抱住他們的企盼,而有天我也可以接住自己能成家的企劃。 #信任不容易 #每天都要殺死昨日的自己

感謝:我在桃園陽明高中的其一感謝

還記得剛進來,被安排教這個二年級理組二類班,同事們都還告誡我,放寬心啊、二類的這幾個班如何如何。 因為我是歷史科,似乎被這樣冷冷對待是合理的。 但我還是很努力,把每次的歷史老師樣貌做好,課該給的都教完。這個班確實比較皮,每每上課都是三三兩兩遲到啊、在外頭閒晃啊⋯ 其實我真的沒生氣,然後我選擇用每一次教他們去理解一個在台上的老師、帶他們班的班導師是怎樣辛苦去帶一個班,教他們去注重「態度」——懂得做人,真的比成績更重要;當然成績能夠好,這也是當下的階段目標。 我相信沒有孩子會打從一開始,就選擇放棄自己。 就像「想見你」(電視劇)當中,自卑的陳韻如為何選擇想要結束自己生命,黃雨萱說,那是因為這樣的我們,對這世界還有太多太多的期待——反而是對周遭有更多的期待,但一次次真努力,去完成去表現,卻是一次次事與願違,才會越把自己推向那個永遠看似任何時候都不用心和不認真的樣貌。 我始終相信,如果現在我是坐在台下的他們,看到那樣的課本,看到那種末屆舊課綱的無奈;到底五選五還是五選四(學測考幾科?),如果考不好不知道還能不能重考⋯,我絕對⋯真的會跟他們一樣,感到無比無力。 那天我家那隻說,還好你不是碩班一畢業就考到老師的人,不然我覺得你現在應該會非常驕縱。我點點頭,但感恩我能遇到這一路上每個這樣的孩子,讓我更能設身處地去思考這些孩子們,去教導他們該有的。 謝謝可愛的9班,其實我看得出來你們很努力;而且每回都有把我(除了歷史課課堂內容之外),教導你們待人處事的基本禮貌與態度聽進去。那次段考前你們,不需要多說就安靜地自習,跟周遭班級當時的吵鬧,瞬間我頗感動。你們,每一個,都是很值得被重視與拉拔的。 謝謝昨天子軒特地送來的生日蛋糕,辦公室還誇我把你們帶得很不錯——其實我還是那句老話,這些都不是我的功勞,是你們很努力去學,終究,是你們成就了我這個愛碎嘴的歷史老師。 加油,有自信一點,未來大家都要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