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天能』,走出戲院時,我家那隻說,如果要說整部電影他最不懂的是,在未來的那些人,如果遇到那些種種環境問題⋯⋯
他們為何不是厲害到去發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而是想到要把東西丟回過去,要殺掉自己的祖先。讓正物質和逆物質碰撞毀滅世界,這難道就是未來的人想出來的唯一方法嗎?
未來的人有的相信祖父悖論,有的不信;但相信的那一邊就希望藉由毀滅過去解決未來的問題⋯(引述自電影《天能》)
下午,就在剛剛,再一次認真看完諾蘭上一部大作『星際效應』(Interstella)。感覺完全又被刷新了。似乎發現,如果把這兩部電影挪在一起,他們被配置了一樣的概念,而看完細節之後,似乎也可以嗅出導演,在自行編導這兩部鉅作中,想表達的深沈控訴。
不要溫順的向良夜別離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如果各位諾蘭迷,還記得在『星際』當中,不少地方不斷引出詩人Dylan Thomas 經典勵志詩句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這邊暫譯:不要如此溫順地向良夜道別離),你應該會記得⋯在『星際』中,男主角(馬修麥康納飾演)庫柏,在劇情的後面發展,墜入五度(或是可能具有更多維度)的空間,後來跟連線的機器人塔斯說話。塔斯當時說「他發現『這些人』創造出了這個多維空間⋯」,男主角庫柏後來在這空間發現,眼前顯示的都是他女兒的那個被說鬧鬼的房間,而其實從頭到尾,鬧鬼的是他自己,而照這樣的邏輯看來,派他、他們來到這⋯執行任務而落到這空間,不是未來『這些人』,而就是當下的自己。
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
(What’s Happened has Happened !)
這樣的『星際』邏輯,某程度切實呼應「天能」在電影中搭擋尼爾跟男主角常提醒的那句「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劇情最後,男主角即便發現背包上的吊飾,但也知道不可以,也不能夠阻止搭擋尼爾回去柵欄裡,可能最後會被槍殺,所以沒有把那句阻止說出口。你逆行了時空,但你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過去。你只能改變現在。
未來的人,為何有一派選擇去相信『祖父悖論』——只想試著把這些高超的機器傳回過去,讓過去的祖先自我毀滅;而不去設計更好方案,不去解決眼下種種危機?
看完這兩部,感覺導演諾蘭並不想,也沒這意思要探討這個問題。當下的我們,到底已經做了些什麼,如何逆反我們都無法改變。但「現在」還能做些什麼,反而是改變未來的關鍵。如果過去那些「都已經發生」,未來的人要以多高超而燒腦的方式,去解決我們現下製造的各種環境積累與問題(呼應電影『星際效應』一開始就設定的未來世界),其實這根本不重要,癥結點是在⋯⋯每一個深信『祖父悖論』可以解決一切的未來,也就是現在。
每個世代的人,只想從過去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現在開始解決問題。每個世代的人只想毀掉過去來試圖解決眼前的困境,但沒有想過要從未來開始著手。
所以也難怪未來的後代,也只能想到從這樣的時空角度,去解決眼下的諸多問題。因為他們沒有學到教訓——是的,怎麼會學到呢?因為我們能夠從過去(歷史)學到的教訓就是:我們從來不會從歷史當中學到教訓。
我不希望你們追尋夢想,我要你們追尋現實。你們該用自己所學去改變世界,去改善這一切⋯⋯
(導演諾蘭於2015年於大學畢業演講提到)
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在2015年大學演講當中說了一段話:
『⋯在畢業演講的傳統當中,講者總是會喜歡說要你們『去追逐你們的夢想⋯』。⋯但我不會說這種話,因為我根本不信這一套。我不希望你們追尋夢想,我要你們去追尋現實。追尋現實並不是要你們消去夢想,而它就是你夢想的基石。很重要的一點,你們四年大學之後學有所成,有這樣較高的位置,受過這樣的教育的你們,要盡可能地去改善這世界,去改善這現實的一切⋯」
(And in the great tradition of these speeches, generally what happens is the speaker says something along the lines of…”You Need to Chase Your Dreams”, but I’m not going to say that…because I don’t believe it. I don’t want you to chase your dreams, I want you to chase your reality.And I want you to understand that you chase your reality, not at the expense of your dreams, but as a foundation of your dreams. And it’s very, very important that, you take the elevator position that you have achieved over these 4 years. The advantage is that this fantastic education is conferred on you. And you do everything you can with it to improve the world, to improve the reality.)
如果這樣看來,從談到夢的『全面啟動』(Inception)到『星際』(Interstella)、『天能』(TENET)。後兩部片,所蘊含『時空論述』,是導演不斷刻意在覆述的論點基底,其實這兩部片和『全面啟動』,是有深深呼應這樣的導演哲學。
你看到的現實,那個未來,是每天沙塵瀰漫,空氣無法好到讓人類和農作物得以安然生長的地球。『星際』中,老教授畢生要設計解決的方案(一套解決引力的公式),看似是『計畫A』(移民全部既有人類到新的適居星球上),但後來卻間接證實教授的A計畫是假的——真正是要執行『計畫B』,也就是不管地球上的人類死活,直接把新生命殖民到新的適居星球上。其實教授一開始就早設定,計畫A只是一個夢,而實際上地球乾脆毀滅、全死光就可解決一切了。
這樣的設定,就跟『天能』裡提到的未來/後代,他們某程度相信,只要毀滅先祖和過去,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一樣。回頭重新看完一次『星際』,突然瞬間發現導演很『明白地』暗諷這樣的人類思想是詭譎而荒謬的。只想從過去來改變未來。
誰派了庫柏上了外太空,是(掉到多維空間,在未來)的庫柏自己。
誰派了天能的男主角和尼爾等人相遇,去阻止正逆物質對撞,就是未來的男主角自己。
不管是不是「咎由自取」的概念,但回過頭都會告訴你,當下的每個現在,都才是拯救未來的開始,而不是靠過去。
留言
張貼留言